英国天气气候_1931年的英国天气如何
1.风暴潮如何预防?
2.天气学的发展历史
3.爱因斯坦发明电灯的故事
4.关于人类来源引发了什么猜测?
风暴潮如何预防?
风暴潮的成因主要是大风引起的增水和天文大潮高潮的叠加结果。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在天气预报和潮汐预报的基础上,开始了风暴潮的预报研究工作。受风暴潮影响比较严重的国家也相继成立了预报机构,较早成立的是荷兰风暴潮警报机构(1931年),其后英国于1953年成立了风暴潮警报局。美国是世界上多风暴潮的国家,自1936年以来,美国国会曾三次通过有关法案,责成有关部门开展风暴潮的研究与预报,并由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发布预报,沿海各州的气象机构也制作邻近海域的风暴潮预报工作,其中以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两个州的预报海域范围最广。
美英等一些国家,正以高科技装备实现了预警系统的自动化、现代化,对风暴潮的监测、监视、通讯、预警、服务等基本做到实时、高速。美国不仅由所属海洋站的船只、浮标、卫星等自动化仪器实现对风暴潮的自动监测,还通过世界卫星通讯系统定时进行传输,有效的提高了时效,整个预警过程的时间间隔不超过3小时。此外,美国在现行联邦体制下,将处理自然灾害的主要职责放在州政府一级上,为此州政府运用税收和增加公益金等手段广泛收集资金,以从事广泛的灾害管理和应急自救等活动。近几年美国有些州遭到几次大飓风暴潮灾的侵袭,州政府及有关部门都能掌握风暴潮的动向,在短时间内组织数十万人有序转移,大大减轻了灾害的损失,有效地实施灾后工作。
我国风暴潮预报业务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国家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总台(现为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于1974年正式向全国发布风暴潮预报,发布预报的方式,从最初的电报、电话,发展到后来的电视广播、传真电报和电话等传媒手段,经长期统计其平均时效为12.4小时,高潮位预报误差为25.5厘米,高潮时平均误差为19.8分钟。随后国家海洋局所属三个分局预报区台、海南省海洋局预报区台以及部分海洋站、水利部所属的沿海部分省市水文总站和水文、海军气象台等单位也相继开展了所辖省、地区和当地的风暴潮预报,至此一个全国性的预报网络已基本建成。
目前我国在沿海已建立了由280多个海洋站、验潮站组成的监测网络,配备比较先进的仪器和计算机设备,利用电话、无线电、电视和基层广播网等传媒手段,进行灾害信息的传输。风暴潮预报业务系统比较好地发布了特大风暴潮预报和警报,同时沿海省市有关部门和大中型企业也积极加强防范并制订了一些有效的对策,如一些低洼港口和城市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历来风暴潮侵袭资料,重新确定了警戒水位。
天气学的发展历史
天气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同手段和技术的革新,以及同的发展相联系,经历了4个阶段: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主要用地面等,分析各种气压系统及其天气分布,这属第一阶段。20年代以后,由于探空仪的研制成功而获得了高空气象资料,从而对的研究由地面扩展到了三维空间,这是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挪威气象学家提出了极锋学说,瑞典气象学家提出了学说。极锋学说概括了典型的极锋模型(包括气旋从初生、发展到消亡的生命史),指出在温带的移动性气旋内,有来自极地的冷空气和来自热带的暖空气形成的分界面,这种分界面称作极锋(见)。气团学说认为:中纬度的天气变化,是由于来自不同源地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当某地为某种气团控制时,往往出现某种典型的天气。而在两种气团交绥的地方,则天气变化往往非常激烈。20世纪30年代以后,天气学进入第三阶段。其标志是理论的提出和应用。1939年,瑞典气象学家通过对大量高空天气图的分析,提出了长波(行星波)理论,并发现极锋气旋是在长波的特定位置上发展起来的,气旋的运动和发展,都和长波有密切的联系。在此阶段里,天气学开始和动力气象学结合,除了广泛应用罗斯比的长波公式外,英国气象学家R.C.萨特克利夫和挪威气象学家S.佩特森在简化涡度方程(见)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判断地面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的条件。此外,芬兰气象学家对西风带大尺度天气系统的特性,美国气象学家C.W.牛顿对强对流风暴等做了大量的研究。美国气象学家H.里尔在热带天气分析、热带大气环流和的研究方面,都作出了贡献(见)。60年代以后,天气学进入第四阶段。由于高速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天气学和动力气象学的结合更加紧密。具体表现在对天气系统的数值模拟试验(见)和诊断分析(见)两方面,由此,对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由于气象卫星提供了人烟稀少地区(如海洋、两极、高原和沙漠地区)的大量气象资料,热带气象学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许多新的大气运动现象也不断发现。再由于等探测手段的不断改进,对、强对流天气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了。
中国气象学家于1925年首先对中国天气类型进行了分类;沈孝凰于1931年对中国江淮流域的气旋作了研究;李宪之于1934~1936年期间对南半球和西北太平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提出了两个半球之间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卢于1943年写出了中国第一本《天气预告学》,并对30~40年代的中国寒潮和台风进行了研究;以后,对中国历史上的特大暴雨、寒潮、高原气象学和的研究,对高空切断低压(见)、中国降水天气系统和中、低纬度环流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对和热带环流的研究,以及朱炳海对气团、锋等的研究,都对天气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爱因斯坦发明电灯的故事
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
爱迪生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的一生中,发明了许多东西,然而,能够立即得到人们热烈欢迎的,却只有电灯。因为电灯的好处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它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又有一轮太阳,人们的活动不再受到黑夜物制约了。
早在1821年,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就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因此很不实用。
“电弧灯不实用,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爱迪生暗下决心。
于是,他开始试验作为灯丝的材料: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用钌、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就这样,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
面对失败,面对有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一次,爱迪生的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爱迪生望着麦肯基说话时一晃一晃的长胡须,突然眼睛一亮,说:“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麦肯基剪下一绺交给爱迪生。爱迪生满怀信心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在灯泡里。可令人遗憾的是,试验结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头发试试看,没准还行。”麦肯基说。
爱迪生被老朋友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但他明白,头发与胡须性质一样,于是没有采纳老人的意见。爱迪生走身,准备为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思地帮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线,为什么不试棉线呢?”
麦肯基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爱迪生把棉线放在在U形密闭坩埚里,用高温处理。爱迪生用镊子夹住炭化棉线。准备将它装在灯泡内。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的手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爱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
此时,夜幕降临了,爱迪生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并将灯泡安在灯座上,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这灯究竟会亮多久呢?
1小时,2小时,3小时……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这一天——1879年10月21日,后来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
“45小时,还是太短了,必须把它的寿命延长到几百小时,甚至几千小时”爱迪生没有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天,天气闷热,他顺手取来桌面上的竹扇面,一边扇着,一边考虑着问题。“也许千篇竹丝炭化后效果更好。”爱迪生简直是见到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试验结果表明,用竹丝作灯丝效果很好,灯丝耐用,灯泡可亮1200小时。
经过进一步试验,爱迪生发现用炭化后的日本竹丝作灯丝效果最好。一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电灯。他把生产的第一批灯泡安装在“佳内特号”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员有更多的工作时间。此后,电灯开始进行寻常百姓家。
后来,人们便一直使用这种用竹丝作灯丝的灯泡。几十年后,又对它进行了改进,即用钨丝作灯丝,并在灯泡内充入隋性气体氮或氩。这样,灯泡的寿命又延长了许多。我们现在使用的这是这种灯泡。
关于人类来源引发了什么猜测?
如果说浩渺的宇宙间有无数未解的奥秘的话,那么,人类的起源就是最大、最为难释的谜。
夏娃亚当创造了人类的传说已被人们当做了古老的故事,现今高科技社会里,人们对于一切假说与推理,都要凭借科技手段获取实证来验明。没有人否认19世纪诞生的英国人达尔文是位伟大的、破旧立新的人,他的《物种起源》和《人类的由来》巨著,第一次向人们的传统思维中植入了人类是从某些结构上比较低级的形态演绎而来的概念,而且进一步认为人类的智力、人类社会道德和感情的心理基础等精神文明的特性也是像人体结构的起源那样,可以追溯到较低等动物的阶段,为把人类归入科学研究的领域奠定了基础。这是人类自觉的历史发展的一个空前的突破。
诞生以后,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综合了科学的成就,全面地分析了从猿到人的过程,创立了“劳动创造人”的理论,从根本上粉碎了上帝造人的宗教迷信神话。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劳动起着决定作用。无论是手足分工、制造工具,还是语言的产生、脑的发展和思维的出现,都是在劳动中出现的。所以恩格斯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1.人是由猴子变来的吗?
正是达尔文、恩格斯的阐述,使人们完全突破了宗教理念的束缚,使人们在百余年来不断地在科技领域中探寻人类起源的奥秘。
其中,最为人们所接受的人类起源的推论有以下几种:
一是人类由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
1960年,英国人类学教授爱利斯特?哈代爵士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说,他认为化石空白时期(在距今400—800万年前这一时期的化石资料几乎空白)的人类祖先,不是生活在陆上,而是生活在海中。在人类进化史中,存在着几百万年的水生海猿阶段,这一阶段在人类身上至今留下许多“痕迹”——解剖生理学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在别的陆地灵长类动物身上都是没有的,而在海豹、海豚等水生哺乳动物身上却同样存在。例如:所有灵长类动物体表都有浓密的毛发,唯独人类和水兽一样,皮肤裸露,灵长类动物都没有皮下脂肪,而人类却有水兽那样厚厚的皮下脂肪。人类胎儿的胎毛,明显不同于别的灵长类动物,而与水兽接近。人类泪腺分泌泪液,排出盐分的生理现象,也是水兽的特征,在灵长类动物中是绝无仅有的。哈代指出:地质史表明,400—800万年前,在非洲的东部和北部,曾经有大片地区被海水淹没。海水分隔了生活在那儿的古猿群,迫使其中的一部分下海生活,进化成为海猿。几百万年以后,海水退却,已经适应水里生活的海猿,重返陆地,它们就是人类的祖先。海猿历经沧桑,在水里生活中进化出两足直立、控制呼吸等本领,为以后的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发展语言交流等重大进化步骤创造了条件。这使得他们“得天独厚”,超越了其他猿类,进化成为地球上最高等的智慧动物。
二是人类由海洋生物进化而来。
把不同动物的生理特征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他们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这是比较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生物学教授爱彼立克?丹通,通过研究断定人类其实与水兽更为相似。
还有专家指出,人类的潜水生理相当出色,在古代猿人生活的地方,人们发现一种有名的古迹:史前贝冢。贝冢是一堆堆的贝壳,人们必须得掌握屏息潜水的技术,才能采集到这些贝类。很明显,这些猿人具有出色的潜水本领,这在灵长类动物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人类是天生的潜水家,他们屏息进水的时间远远超过其他陆地生物。人类在潜水时,体内会产生一种潜水反映:肌肉收缩,全身动脉血流量减少,呼吸暂停,心跳也变得缓慢。这种反应和海豹、潜鸭等水生动物潜水的反应十分相似。潜水反应不是条件反射,而是由大脑高级中枢加以控制的。这种控制同时也有意识地控制着呼吸,对呼吸的精确控制调节是人类发展语言的基础,没有这种在海猿阶段形成的控制呼吸能力,人类不可能发展如此复杂的发声方法。
三是人类由天外起源。
这些年来,一系列发现又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生命天外来源说的热情。首先是人们注意到,地球上的生命尽管种类庞杂,但他却具有一个模式,具有相似的细胞结构,都由同样的核酸组成遗传物质,由蛋白质构成活体。这就使人不能不问,如果生命果真是在地球上由无机物进化而来,为什么不会产生多种的生命模式!其次,还有人注意到,希有金钼在地球生命的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金钼在地壳上的含量却很低,仅为0.002%,这也使人不禁要问,为什么一个如此稀少的元素会对生命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会不会地球上的生命本源于富钼的其他天体里?第三人们还不断地从天外坠落的陨石中发现有起源于星际空间的有机物,其中包括构成地球生命的全部基本要素。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在宇宙的许多地方存在着有机分子云。这使许多人深信,生命绝不仅仅为地球所垄断。再者,一些人还注意到,地球上有些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常周期性地在全球蔓延。而其蔓延周期竟与某些慧星的回归周期吻合。于是这使他们有理由怀疑,会不会有些传染疫苗来自彗星?如是,则人是天外来客了。
人的起源这是一个自古以来最为人们关注的课题,并与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并列为三大起源之谜。
那么,人类到底是由灵长类、海洋生物还是天外起源的呢?直到今天,仍没有一位科学家能证据确凿地肯定或否认过任何一种论断,这依然是困惑人类的最大的难题之一。
2.人类到底有多少岁了?
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提及人类诞生已有50万年了,中国史学家们根据“北京猿人”的考古,也认为人类已有50万岁了。国外史学家们根据“爪哇猿人”的化石及坦桑尼亚“东非人”化石资料推断,人类的诞生已有300万年及500万年的历史了。那么,人类到底有多少岁了呢?
由1973年开始,在埃塞俄比亚的哈达一带330万到290万年的地层里,出土了大批人类化石,学者们认为,其中一部分,“没有问题可以作为‘类人’的祖先”;同时同地所出土的“露西少女”,其生存年代,也在350万年前后;1974年,在距奥杜威峡谷40余公里的莱托里尔,出土了13块属于人的系统或人科的化石。其中一块下颌骨,被定为人属,用钾氩法测定为距今335万到375万年。1965年,布?帕特森在肯尼亚的图尔卡纳湖西南的卡纳,发现一块肱骨化石,定为400万年之前。此化石与现代人肱骨相似。以“功能鉴别分析法”测定其功能特点接近人类。1932年到1967年,国际科学考察队在埃塞俄比亚的奥莫盆地发现70个地点都有人类化石,年代最古的也在400万年前。1982年,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的学者们,在埃塞俄比亚的阿瓦什河谷发现了十分完整的“原始人类化石”(“露西人”),定年也在400万年之前。1984年,肯尼亚与美国的专家们,在肯尼亚发现了一块500万年前的古人类颚骨化石。参加发掘的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专家D?匹尔比姆说,以往的发掘表明,东非一带三四百万年前就有人类,这次出土的颚骨,把人类在地球上的出现又向前推进了100万年。
尽管这些遗骨没有石器伴存,有的还在争论,但从总的情况看,通过“化石形态”与“功能鉴别分析法”判定它们已归“人属”。如果按照“先木器论”的观点,它们就是通过木器制造而转变成人的。因此,人类的年龄已经不是二三百万年,最少也是300万年之前,甚至四五百万年。
综前所述,人类的年龄尽管有50万年、100万年、二三百万年、300万年、300万年与400万年(先木器论的说法)之前等论断,但没有一种说法是可以作为定论的。因为,尽管50万年、100万年,二三百万年与300万年之说,随着考古资料的增多,一一地被否定了,而300万年之前与400万年之说证据尚嫌不足,就是连“先木器论”与“先木器时代论”本身能否成立也在争论之中。就目前情况来看,“300万年”之说属于多数,但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的打制石器,也不过只有二百五六十万年。尽管“先木器论”与“先木器时代论”的说法还有争论,但随着考古学与人类学资料的不断丰富,300万年之前与400万年之说的根据必将日益增多,前途如何,尚难预料。如果依据东非地区现有资料来说,人类的年龄已经不是二三百万年,而是300万年之前,或者更长。至于能提前多少,长多少,尚难定论。
3.人类的老祖先是什么?
人类的起源是困惑人们的难题,而在哪里起源,同样令当今科学家们莫衷一是。
人类的起源推断,主要是依据发现的人类化石而定。当今发现的古代人类化石,多是在亚洲和非洲。19世纪末在印度尼西亚发现了直立猿人的化石,20世纪20年代,又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北京猿人的化石,这两个重大发现,使人们把人类诞生的年代推到了100万年前,同时人们相信人类是从亚洲起源的,亚洲人是人类的老祖先。但在60年代,科学家们又依据新发现的“东非人”的考古资料,开始认为非洲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非洲人最有可能是人类的老祖先。
在今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一带,很久以来就发现不少石器,它们和时代十分久远的动物化石并存。远在1911年,一位名叫卡特温凯尔的德国生物学家在此采集昆虫标本时,发现了一些动物化石,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31年,英国人类学家李基博士和他的夫人为寻找早期人类化石,选择了奥杜威峡谷这个得天独厚的地方作为发掘基地。这个峡谷是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现在峡谷东西长20多公里,深900多米、两侧悬崖峥嵘,从上至下显示出包括200多万年以前到50万年以前十分清晰的古地层。它在远古曾是一个断谷湖,在漫长悠久的岁月里,沉积了厚厚的泥沙,这就为人类化石的保存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果然,李基夫妇在这里如愿以偿。最初两年,他们找到了一些已灭绝了的动物化石和旧石器时代的粗糙石器,但一直未发现与这种文化相联系的人。直到1959年7月17日,李基夫妇经过长达30天的艰苦工作,才取得决定性突破,发现了一具史前人类头骨,被命名为“东非人”。“东非人”的发现,轰动了全世界。以后又有了一系列新的发现。1963年李基博士的长子乔纳森?李基在同一地层还发现了另外一具比“东非人”还要早的人类遗骨,其生存年代为185万年以前,被命名为“能人”。小李基70年代初,在其著作《起源论》和《湖上居民》中以为:“能人”直接进化成“直立人”,成为智人和现代人的直系祖先。其他一些人类学家以后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能人”化石和足迹,生存年代大大超过了小李基的发现。如伯纳德?恩吉尼奥在肯尼亚的图尔卡纳湖畔发现了生存年代为290万年以前的“能人”化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在坦桑尼亚北部的莱托利地区,由人类学家玛丽?李基等人发现的“能人”足迹。玛丽?李基在英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报道了这一发现,并断定其年代在260万年以前。不仅如此,在东非地区也发现了丰富的属于“直立人”的化石。1965年,李基博士在奥铎威属更新世堆积层第二层发现了属“直立人”的化石,命名为“李基人”。1969年,在坦桑尼亚出土一段属“直立人”的大腿骨。1976年,在肯尼亚特卡纳湖东岸附近地区,发现了一个相当完整的“直立人”头骨,测定年代为150万年以前。学者们都一致认为“直立人”为现代人的直接祖先。
早在19世纪后半叶,达尔文就提出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在其名著《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中他指出:“在世界各个大区,现存哺育动物和同区绝灭种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同大猩猩和黑猩猩关系密切的猿类,以前很可能栖居于非洲。而且,由于这两个特种现今同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所以人类的早期祖先曾生活于非洲大陆而不是别的地方,似乎就更加可能了。”达尔文提出这种观点时,人类化石还很少出土,其它各门与人类学相关的科学也还不发达,所以还只能是一种推测和假设。达尔文的观点曾因“北京人”、“爪哇人”的发现,一度被否定过,但现在随东非一系列人类化石的出土,大部分人类学家都肯定了达尔文的推论。他们的依据有三,一是只有在非洲大陆发现了迄今为止的人类进化各个阶段的化石:从古猿到拉玛古猿、南方古猿以及“完全形成的人”——能人、直立人、智人和现代人。迄今为止已知最早的已完全形成人的化石也是在非洲大陆发现的;二是非洲地域辽阔、地形多变。有热带浓郁的原始森林,茫茫的大草原,耸秀的高山、含幽的裂谷、成串的湖泊。这些对猿类进化在外部条件方面能起重要促进作用。东非火山活动对人类进化的影响更令人注意。火山引起的山火使热带草原进一步扩大,火山很可能是人类早期工具之一——火的源泉,火山活动堵塞河流造成沙洲、湖泊,火山喷出的各种元素,也使各种动物的骨骼一代胜于一代;三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表明:非洲的大猩猩和黑猩猩与人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这给达尔文的推论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人类起源地之谜正在被解开。
4.为什么会有四种肤色?
依据现有的考古资料,科学家们只能推断非洲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为何现代人有了肤色的不同呢?科学家们为了探寻现代人及其肤色的差异又展开了无穷尽的研究。
美国布朗博士从13名白人、4名中国人、4名黑人的细胞里提取了线粒体基因,令布朗博士吃惊的是,不同肤色的人种的基因型却非常相似,他的重大发现,认为人类的不同肤色只是表面现象,这种差别是在人类发展的漫长进程中不断变异而形成的,简言之,人种肤色有不同,但人的遗传基因相近,人种的祖先是相同的。
科学家们越来越相信黄种人是白、黄人的鼻祖。美国学者用狒狒病毒基因为标准,实验发现现代人的基因极似亚洲猴,也就是说,现代人的起源是亚洲。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过无数的艰辛与磨难。生存环境中,天气的倏变、野兽的袭击、同类的搏斗厮杀,使人类的人种由灭亡到再生,由大迁移到演化,使得现今的人种分布大致如下:亚洲多是黄种人,美欧多是白种人,非洲多是黑种人。但不论什么肤色,其现代人的鼻祖仍被推论为黄种人。中国陕西大荔县发现了2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头盖骨化石,使许多科学家认为,不管是黑人、白人,都是从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进化到大荔人,进而衍生成现代人的。
美国的布朗博士曾肯定地指出:“亚洲的大荔人不仅是**人种,而且也是白人和黑人的共同祖先。”
尽管我们可以相信我们黄种人是白人、黑人的祖先,但黄种人在进化过程中,又是如何衍化成不同肤色,在什么年代衍化成黄、黑、白、棕的呢?依然是个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