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10天气预报_赤壁天气预报15天查询百度
1.上方谷一场大雨,诸葛亮为何不派兵追杀司马懿,反而大喊天不助我呢?
2.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中的东风是怎样形成的
3.赤壁之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时候,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宫锁二乔是什么意思
上方谷一场大雨,诸葛亮为何不派兵追杀司马懿,反而大喊天不助我呢?
方谷之战,是诸葛亮捉住司马懿的最佳时机,也是最后一次良会,可惜最后一刻,天上飘来一阵暴雨,浇灭了大火,也浇灭了希望。
有人说,诸葛亮不是会呼风唤雨的吗?不是很擅长看天气预报的吗?赤壁之战,你能借来东风,这次为何不再借一次,把暴雨给吹走呢?
其实这不能怪诸葛亮,前一晚诸葛亮看了天气预报,卫星云图上明明显示晴天来着,之所以下了暴雨,与天气预报无关,而与热对流有关。
我们知道,上方谷类似于葫芦,只有一个口,出口和入口一个口。这个谷下面窄,中间宽,上面又窄,当谷底燃起熊熊大火之时,热气从底部不断上扬,与谷顶的冷空气相遇,形成了小范围对流天气,继而下起了暴雨,这和夏天的热对流天气一个道理。
诸葛亮虽然看了天气预报,但他并不懂物理,没学过热对流原理,所以当暴雨浇灭了大火,救了司马三父子的小命之时,诸葛亮吐了口血,长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那么,大火救了司马懿父子三人,诸葛亮为何大喊大叫,而不立刻派兵追杀司马懿呢?
一是,司马懿外面有兵。司马懿只是带了小股人马进入了上方谷,大队人马留在外面了。《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刚刚冲了出来,便遇到了前来接应的张虎、乐綝,当时马岱军少,只有区区五百人,根本不敢追。
二是,诸葛亮大意了。诸葛亮素来谨慎,但这次却大意了,他本以为司马懿进了上方谷,大火一定会把他烧成烤乳猪,无需再多派兵力了,可人算不如天算。
三是,上方谷不适合埋伏太多部队。当年,司马懿龟缩在大寨里,做起了缩头乌龟,死活不愿出来,要与蜀军拼消耗。蜀军远道而来,粮草供应不足,根本耗不起,所以诸葛亮采用了各种各样的计谋引蛇出洞。
要引蛇出洞,必须十分小心,不能让司马懿这只老狐狸发现任何蛛丝马迹,诸葛亮派出魏延、马岱二将,分别给了五百兵力,两次诈败,才把司马懿引到了上方谷,要是埋伏重兵的话,以司马懿之狡猾,估计早就发现端倪了,就不会上当了。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中的东风是怎样形成的
那天确实是起了东南风。但不是诸葛亮借来的,而是恰好的巧合,据史学家考证,现在位于长江南岸,湖北省境内的蒲圻赤壁是最“权威”的赤壁。在湖北省境内,冬天有东南方向的风并不罕见。
(话说回来,即使是在北方,也不是天天都刮西北风)
这场风只是被刘备、周瑜(史书上载,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并不在前线)争取到的有利的情况而已。很重要的一点是,曹操的兵并不是被烧回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曹军中的那一场瘟疫,造成了战斗力的下降。那一场火只是一个助力的作用。
赤壁在亚洲东部的长江中游地区。在冬季时,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因此在亚洲中部地区常形成冷高压,如西伯利亚高压。这样,赤壁地区在那时应盛行西北风。
1、由于大气运动是复杂而多变的,很可能在赤壁地区西边偶然地出现了一个小低压。北半球的低压为气旋,气流逆时针流入。这样,在低压东部的赤壁就正好吹起东南风。
2、也有可能是在赤壁东边出现了一个小高压。北半球的高压为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流出。这样,高压西部的赤壁地区就正好吹起东南风。
所以,“借”东风的真相其实是:
一个小高压在赤壁以西形成,并逐渐向东移。当此反气旋经过赤壁地区时,赤壁地区受其影响,晚上大雾,白天晴好。当此反气旋移动到赤壁地区以东时,赤壁地区在其作用下,盛行东南风。东风也就“借”来了。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参考资料:
赤壁之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时候,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
东汉末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路群雄基本上损失殆尽并只剩下了刘备、曹操、孙权3位大佬,后来他们也非常不客气地三分了天下:刘备创蜀,曹丕(曹操死后曹丕废了献帝)建魏,孙权立吴。
客观来说,这几人能够熬到最后都不容易。毕竟前期割据势力不少,曹操曾差点被袁绍给灭了,而刘备多次被人追着跑,孙权也有好几次面临灭国的危机。赤壁之战则是奠定天下三分的基础。这次决战过后,整个东汉末年的格局也就基本形成了。
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描写里,赤壁之战这个桥段十分精彩,尤其诸葛亮为了打败曹军花费了不少心思。草船借箭是赤壁之战的一个重要环节。按书中剧情描述,孙刘5万人对抗20多万曹兵,弓箭是孙刘联军战胜敌人的法宝之一。
古代冷兵器时代,弓箭是非常有用的远程武器,弓箭则又容易操作又有威力。然而当时孙刘双方力量有限,想要几天之内弄到10万之箭则如天方夜谭。关键时刻,诸葛亮想出来了草船借箭的方法,最后一举成功。
熟悉这段故事的朋友都知道,聪明的诸葛大军师并没有走寻常路,而是采取了找曹操借箭的方法来?制造弓箭?。这位卧龙先生真是个人才,他能够准确算到3天后会出大雾,这对天气的预测比今天的天气预报还厉害。于是他仗着江上起了雾,于是带着装了草人的船只前去曹营?借箭?。
所谓:?艺高人胆大。?诸葛亮也真够豁的出去,他直接把船只派到曹军水寨?门口?擂鼓讨战。当时的曹操老板也非常配合,不但没有派出人去迎战,而且还指挥手下的弓箭手对着来犯的草船使劲射箭。
诸葛亮闹了一会后,果然从曹操那里轻松地弄到了10万支箭。曹操为人生性多疑,他怕中埋伏,所以并不敢派出兵直接与诸葛亮作战,这一点没毛病。但问题来了,曹操为何不放火箭对付来犯的敌人呢?
当时江上起了大雾,曹操看不清来敌,因此他完全可以使用火箭来对付敌人。这个火箭不是今天的载人航天飞船的运载火箭,而是古代箭头点了火的箭。
如果曹操命令手下对着诸葛亮射火箭,那么诸葛先生和鲁肃就悲剧了。因为不管他们有多厉害,船上毕竟装着草人,这些易燃品沾火就着,几下诸葛亮就葬身火海了。
也许有人会觉得:曹操根本没看到对方的船上有草人,放火箭对他有用吗?其实这点后来的赤壁之战早就给出了答案。黄盖把火船往曹营一撞,曹操的战船马上就成了一片火海。
同样的道理,曹操只要对着诸葛亮的船只放火箭,就算他不知道对方有草人,也可以让诸葛亮有去无回,最后死在火里。
那么曹操为何不放火箭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这也许曹操多疑的性格有关。赤壁之战时期,曹操的兵力是孙、刘的4倍以上,双方实力非常悬殊。这个时候,突然周瑜派人来讨战,而且还是趁着大雾天气前来。
正常情况下,势单力薄的周瑜应该死守,如果主动讨战无异于飞蛾扑火。结果大雾天气突然出现这种有违常理的事情,曹操肯定会产生怀疑:对方是不是有什么阴谋。所以他不敢派兵出战。
同时在这种心态趋势下,曹操也不敢轻易放火箭。因为对方既然敢来,肯定是有所准备,或者存着某种目的。假如曹操命人放火箭,也许对方就会趁势冲向自己的水寨,然而借势把自己的军营给点燃,那么曹操的大军可能就要吃亏了。
曹操出于保护自己的水寨考虑,所以也不敢随便放火箭,因此成就了诸葛亮。其实诸葛孔明这么聪明,他既然敢去借箭,肯定已算准了对方不敢放火箭,不然他不可能轻易去冒险。如此看来,曹操没有放火箭真的没有毛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宫锁二乔是什么意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两句名诗,意思是多亏老天爷把东风借给了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则孙策的老婆大乔和周瑜的老婆小乔会被曹操掳到铜雀台去了。
背景:
诸葛亮借东风
三国时代,有个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至今仍在我国民间流传。
这故事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ll月。当时,曹操率兵50万,号称80万,进攻孙权。孙权兵弱,他和曹操的敌人刘备联合,兵力也不过三、五万,只得凭借长江天险,拒守在大江南岸。
这年十月,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在赤壁(今湖北省蒲沂县)同曹操的先头部队遭遇。曹军多为北方兵士,不习水战,很多人得了疾病;土气很低。两军刚一接触,曹操方面就吃了一个小败仗。曹操被迫退回长江北岸,屯军乌林(今湖北洪湖县境),同联军隔江对峙。为了减轻船舰被风浪颠簸,曹操命令工匠把战船连接起来,在上面铺上木板。这样,船身稳定多了,人可以在上面往来行走,还可以在上面骑马哩。这就是所谓“连环战船”,曹操认为这是个渡江的好办法。
但是,“连环战船”目标大,行动不便。所以,有人提醒曹操防备吴军乘机火攻。曹操却认为:“凡用火攻,必借东风,方令隆冬之际,但有西北风,安有东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俱哉?若是十月阳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周瑜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只是由于气候条件不利火攻,急得他“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刘备军师诸葛亮用“天有不测风云”一语,点破了周瑜的病因,并密书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见,对于火攻的条件,曹、周、诸葛三人都有共同的认识。
然而,诸葛亮由于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今湖北襄阳附近),对赤壁一带天气气候规律的认识,比曹、周两人更深刻、更具体。西北风只是气候现象,在气候背景下可以出现东风,这是天气现象。在军事气象上,除了必须考虑气候规律之外,还须考虑天气规律作为补充。当时,谙葛亮根据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分析,凭着自己的经验,已准确地预报出出现偏东风的时间。但为唬弄周瑜,他却设坛祭神“借东风”。
十一月的一个夜晚,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力很大 。周渝派出部将黄盖,带领一支火攻船队,直驶曹军水寨,假装去投降。船上装满了饱浸油类的芦苇和干柴,外边围着布幔加以伪装,船头上插着旗帜。驶在最前头的是十艘冲锋战船。这十艘船行至江心,黄盖命令各船张起帆来,船队前进得更快,逐渐看得见曹军水寨了。这时候,黄盖命令士兵齐声喊道:“黄盖来降!”曹营中的官兵,听说黄盖来降,都走出来伸着脖子观望。曹兵不辨真伪,毫无准备。黄盖的船队距离曹操水寨只有二里路了。这时黄盖命令“放火!”号令一下,所有的战船一齐放起火来,就象一条火龙,直向曹军水寨冲去。东南风愈刮愈猛,火借风力,风助火威,曹军水寨全部着火。“连环战船”一时又拆不开,火不但没法扑灭,而且越烧越盛,一直烧到江岸上。只见烈焰腾空,火光烛天,江面上和江岸上的曹军营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孙、刘联军把曹操的大队人马歼灭了,把曹军所有的战船都烧毁了。在那烟火弥漫之中,曹操率领着残兵败将,向华容 (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小道撤退。不料,途中又遇上狂风暴雨,道路泥泞难行。曹操只好命令所有老弱残兵,找来树枝杂草,铺在烂泥路上,让骑兵通过。可是那些老弱残兵,被人马挤倒,受到践踏,又死掉了不少。后来,他只得留下一部分军队防守江陵和襄阳,自己率领残部退回北方去了。
赤壁之战,东风起了很大作用,唐朝诗人杜牧有两句名诗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多亏老天爷把东风借给了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则孙策的老婆大乔和周瑜的老婆小乔会被曹操掳到铜雀台去了。京剧《群英会》中,曹操有句唱词:“我只说十一月东风少见。”显然后悔自己对气象判断失误,吃了大亏。
然而,诸葛亮借东风的传说,有人经过考证却认为是虚构的。不过从赤壁之战中,长江江面盛吹东南大风,到后来曹军败走华容道又遇上倾盆大雨,这在天气形势上看来,当时很象是一次锋面气旋天气。
锋面气旋在我国,春季最多,秋季较少。它是一个发展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其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空气从外围向中心流动,呈反时针方向旋转。所以,处于气旋前部(即东部)的地方,吹东南风;气旋后部(西部),吹西北风(如左图)。气旋内部盛行辐合上升气流,能造成大片降雨区。因此,当连续吹东南风时,往往预示天气将要变坏。天气谚语说:“东南风雨祖宗,西北风一场空”和“东风雨,西风晴”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另外,也有人这样去分析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从现代天气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地方受到移动的闭合的高气压中心影响时,风向是顺时针转变的。就是说,当冷高压开始移到海上,高气压后部盛行的东南风就会暂时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冬季冷高压南下过程中移动迅速,尾随南侵的后一股冷空气很快又到;所以,东南风持续的时间很短,人们往往忽略。而通晓天文地理的诸葛亮,他的家就住在离赤壁不远的南阳,是掌握这次东南风出现前的征兆的,所以他准确地作出了中期天气预报。
这样看来,诸葛亮在冬初的十一月份,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的天气变化,预测将有东南大风出现,并进一步推断天气还要恶化,这是符合天气演变规律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