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升温还是气候升温划算_天气气温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1.随着地球温度逐年升高,是不是东北越来越适合人类居住?
2.人类从何时开始关注气候变暖问题?
3.气候闷热还是天气闷热
随着地球温度逐年升高,是不是东北越来越适合人类居住?
地球越来越不适合人类居住了,尤其是在2020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北方干旱,南方水涝,六十年一遇的最强寒流,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等,都预示着地球不宜居住了,一切的源头,地球被人类过度开发后,全球变暖的恶果。
在这里要纠正大家的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不要一味的觉得东北地理位置处于北纬较大的位置,全年气候比较的冷,在全球气候变暖后,东北的温度就会刚刚好。这个观点看似没有毛病,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观点。
全球气候变暖,东北气候怎么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东北气候也在随着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变得更加的气候宜人。但是东北也十分容易出现极端天气,尤其是今年,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极寒天气的出现,东北出现大范围的降温,最低达到零下40多度。
全球气候变暖,东北极端天气的出现,预示着东北这些地方是否真的适合人类居住,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夏天高温,冬天更冷”,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冬夏温差达到近80摄氏度,这无疑是给我们人类最大的考验。
对于现在已经生活在东北的人们来说,早已习惯这样的气候条件,居家基本上都是暖气空调,大部分的冬天都是冰天雪地,没有特别必要不需要出门。这让在南方生活习惯的人们,非常不适应东北这样的生活习惯和温度。
东北是不是宜居呢?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体会最为明显的当属东北了,在这里拥有极端性的天气高温和极寒天气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今年冬天,东北极寒的天气,让东北人门觉得东北已经回来了,主要原因是,因气候变暖,东北已经很久没有降这么多雪了。
近些年的东北温度一年比一年高,导致东北人习惯了的寒冷的气候,越来越觉得气候发生了变化,不再寒冷了,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环境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宜居的环境了。
从另外的一个科学的角度看东北,东北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这是一个非常宜居的环境。在东北一年四季分别都十分明显,都能欣赏到魅力的风光,在南边很多城市已经感觉不到春天和秋天的感觉。
通过科学的分析东北虽然十分宜居,但是也还是有污染的时候,例如冬天PM2.5、PM10超标的时候,还是非常的多。这样的环境是非常不适合人类居住的。
从经济角度上来看,东北维持现在的人口数量,已经非常不错了,主要原因是东北拥有非常丰富的土地物产,大庆油田,黑土地可见一斑,最主要的农产品,东北的大多数土地被人们用于耕种。如果大规模的迁移至东北,全国粮食大幅度减少,人们的吃饭问题难以维持。
综合来说,东北宜居仅仅适合长期生活在东北的人们,对于我们大部分南方人,并不一定习惯这样的生活习惯和气候条件。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的影响全球变暖这个话题早已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来,但是一直以来并没有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和爱护,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年递增,全球平均温度也持续上升。体会最为明显的当属于南北极,大规模的冰川融化。
很多人并不理解冰川融化带来的严重影响,第一个影响就是海平面上升,虽然上升不了多少,但是还是会导致部分国家的沿海城市受到影响。第二就是南北极动植物生态圈破坏,生存环境岌岌可危,面临灭绝的风险。
当食物链出现断链的情况,将会出现一些物种失去天敌,大规模的繁殖,出现种群泛滥的情况。与此同时,当物种灭绝,也会造成高级生命物种的消失的危险。动植物需要重新组合成为一个全新的生态圈,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
南北极冰川融化,对人类最大的考验就是冷冻多年的古老病毒,深埋地下的远古病毒苏醒,对人类目前的科研来说是一大考验。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南北极冰川融化,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就是一大考验。受到今年新冠病毒的全球影响,全球许多国家对于这样的风险的,并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还提出自我免疫这样荒谬的言论,导致许多国家已经失控。
全球气候变暖最适宜的居住环境站在另外的一个角度上看,宜居的环境没有适合每个人,只有适合个人的,对于生活在东北的,习惯了东北的温带季风气候的环境,对于生活在四川的也早已经西瓜了亚惹到季风气候环境,对于生活在西藏的人们,习惯了高原气候,所以宜居因人而异。
中国地处五大气候,分别是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中在中国最适宜的当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有贵州、云南、四川等地,云南昆明有一年四季如春的美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而且早晚温差还很小,同时成为全国年温差最小的城市。这样的城市,是大部分人们心中最向往的最为舒服的城市。
另外一个城市也非常的宜居那就是贵州贵阳,夏季平均温度为23.2 ,最高温度平均在25-28 之间,最低温度平均在17-20 之间,最高温度高于30摄氏度的日数少,紫外线强度较弱,即使出现30 的温度,早晚也是非常的凉爽,远离工业,城市污染轻。
我是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很高兴能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根据 历史 记录的气象数据显示,在从19世纪末到现在的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的确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且升温幅度在逐渐加快,这一百多年全球平均温度就上升了1度左右。与此同时,地球两极冰川融化加剧,冰川线平均每年缩退1米,海平面每年平均上升3毫米,更加印证了全球变暖成为既定的事实。
如果排除经济和区位等因素,单纯从气候和自然环境来看,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东北地区的确会变得越来越宜居。
在温度方面,根据近50年的变化,东北地区大致增温在2度左右,其中北部比南部增温幅度要大,冬季比夏季增温幅度大。夏季东北气温非常凉爽舒适,其中以黑龙江、吉林中东部和辽宁东部、东北部地区最为明显,平均气温通常不超过26摄氏度,在中部、南方地区出现高温烧烤模式时,这里除了每年有10天左右的高温(达到30度)外,20到26度的温度很常见,这也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很多南方人夏季都到东北来避暑。
冬季除了北部区域温度依然很低外,其它地区也不如以前那么冷,达到暖化指数标准的天数,平均每10年增加1.5天,加上东北有很长的供暖期,在暖气包围的屋内或者坐在农村的火炕上,会有南方体会不出的温暖感受。
在降雨方面,由于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雨量较大,冬季较少。随着气温的变暖,原本受低温影响很大的生物圈变得活跃起来,生物量也随之增加,区域植被覆盖度也呈上升趋势,生态系统整体向着良性循环发展,因此对于水汽的补充和平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东北地区近年来冬季干旱少雨的情况在逐渐减少;夏季虽然雨量较大且集中,但还很少能够发生大面积的洪涝灾害,而且不易受台风的影响(即使台风来了,也是已经减退的热带气旋),降水适中而且稳定。
此外,东北地区的绝大部分区域,没有处在地球板块的交界地带上,地震、火山、海啸等灾难极少发生,这里的地质和自然环境,给居民的生活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
要看一个地区宜居不宜居,衡量的标准可能因人而异,当然也会包括各方面的综合指标,以上是我仅从气候条件变化方面分析的一点看法,如感兴趣请关注评论,谢谢!
这问题不用问,是肯定会越来越宜居,2030年超过大部分南方地区和华北地区,实打实证据如下:
1.联合国气候报告,2030年俄罗斯西伯利亚可宜居地翻倍,俄罗斯是全球变暖受益第一国,加拿大次之,美国和中国部分地区受益,美国以阿拉斯加为主,中国以河北以北地区受益为主。俄罗斯美国以及北极利益攸关方,不执行巴黎气候合约就是证明,美国都直接退出条约了就是因为变暖对这几个国家有利。
这段核心:美国唯利是图,利己主义当头,美国退出巴黎条约,支持全球变暖!
2.瑞典政府气候报告,2030年十大不宜居城市基本都是沿海,比如第一居然是当今宜居城市新加坡,美国出手要购买丹麦的格陵兰岛的背景是:格陵兰岛日均融化110吨冰川,2030年最快化光,当今两极冰川融化已经势不可挡。
这段核心:冰川融化势不可挡,降雨向北移动,暴雨台风更加猛烈,北面下成湿润区,逐渐向南潮湿区热带雨林区。
3.升温年年破记录,中国各地升温破记录就不说了,就来看看欧洲澳洲的高温记录全被破,证据直接拿真金白银,西欧是世界几个空调安装率最低的地区,西欧自新世纪以来,夏天安装空调的速度增长率年均10%以上,欧洲人就不喜欢空调,结果不得不做违心的事,因为夏季高温都开始安空调。
这段核心:全球高温记录,欧洲人夏天狂安空调。
4.亚马孙森林大火,俄罗斯森林大火,美国森林大火,中国东北云南四川森林大火,非洲草原大火,全球变暖势不可挡!
5.根据中国气象厅和中国气象网的数据,中国东北等地,夏季超过30 的高温天气依然是中国最少的,这些气象监测不仅各地天气预报可查,中国气象网,各种天气APP全部可查,夏季凉爽依然是东北等几个地区。
6. 最关键的来了
日本厚生省(相当于中国卫生部)2019年夏季的权威数据,2019年7月29-8月5日,日本一周热死54人,其中30多人是60岁以上老人,而中国2026年进入老龄谁会,老人更怕热,2018年,日本全年冬季低温致死5人,热比冷可怕的多。美国CCRC公布的权威数据,夏季高温致死的老年人比冬季低温高三成。日本高温致死最多的地区在北纬35 以内。
法国2005年高温致死200多人,2005年全西欧冬季低温致死才50多人,中国同理。
全球变暖让热浪更可怕,热浪致死会更多,清凉的东北等几个省份宜居已成为既定事实。
人类从何时开始关注气候变暖问题?
1.对气候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IPCC1995年报告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的整个国土最终将变得不适于人类居住。
——兰姆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采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摄氏度,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黄荣辉院士说:“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摄氏度,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摄氏度”。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摄氏度,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资源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因此,全球气候变化预测不仅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而且已成为我国政府在制定政策与进行经济建设决策的依据。特别是1992年6月联合国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许多国家已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5年3月已开缔约国第一次大会,这标场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为促进本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所发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的科学和有关环境政策问题。
早在1987年的气候分析就说明,发生在埃塞俄比亚、苏丹和索马里等非洲国家的日益严重的饥荒和降雨模式的巨变是一致的。据4月27日法新社记者报道,位于埃塞俄比亚南部的欧加登地区是一个生活着约300万游牧民的半荒凉地区,3年来一直没有下雨,牛、羊,甚至骆驼都已渴死。1984年——1985年的干旱夺走近100万人的生命。现在,800万人等待着食品紧急援助。在将一个半世纪以来的气候测量资料与近几十年降水模式的巨大变动对比后,结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降水量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到了50年代,经过相对雨水较多的一段时期之后,北非和中东降雨量极大地减少。”近40年来,干旱持续,并且出现得更加频繁,同一时期“欧洲的降水量显著增加”。这40年的气温变化趋势是造成反复、持久饥荒的因素之一。研究人员担心,这一趋势只是全球变暖的早期结果。
西班牙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初是自1947年以来西班牙最干旱的冬天。大量种植区已不可能恢复在今后几个月中形势将更加恶化。水库的蓄水量仅达到50%,水消费量的80%已用于农业。事实上,目前每7名欧洲人中就有1人不能饮用自来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水的缺乏将成为今后25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必须立即改变目前导致生态系统恶化的习惯。”
气候专家兰姆针对上述萨赫勒地区最近4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及随之而来的饥荒和逃亡状况说,“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的整个国土最终将变得不适于人类居住”。尽管气候学家们还是不愿意把全球变暖和这些灾难明确地联系起来,但这并不影响以下的必然结论:不管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现代化的、富裕的全球文明之中,仍有一些脆弱的社会正多多少少由于气候型态的变化而承受巨大的苦难。目前,对于受难的人们,世界上其他地区除了修修补补之外,提不出真正的解决办法。而且,虽然几乎全世界的科学界都在大声疾呼,人类文明的现行模式正在使星球气候条件发生巨变,其后果很可能数倍于近10000年来人类所经历过的后果,我们对于正在形成的灾难的主要成因却仍然毫无作为。
事实上这一结果现在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正如IPCC1995年报告中说:“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2.冰川融化
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塞义德·哈斯内恩
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孟加拉国将近20%的地区在15年内可能被水淹没。
——赛义达·乔杜里
1998年是美国东部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年份,这一年南极2850平方千米的冰盖从威尔金斯和拉尔森冰架上分裂出去。南极巨大冰盖的其他部分也在全线后撤之中。
印度尼西亚的卡斯坦兹山是热亚洲唯一山顶常年积雪的山峰。但在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卡斯坦兹山的冰川已明显地缩小,结果使雪线上升了大约100米。
除两极地区的冰冠以外,喜玛拉雅冰川是世界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共约有1.5万条冰川。这些冰川的融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河流——印度河与恒河的水源。如果这两条大河的水源枯竭或者逐渐减少为涓涓细流,农业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97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孟加拉国环境与森林部长赛义达·乔杜里指出:“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孟加拉国将近20%的地区在15年内可能被水淹没。”
华盛顿州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员、气候专家鲁比·伦发现,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山区从11月下旬到来年3月下旬的降雪将变为降雨,从而使如今900多米的平均雪线上升到1250米。这将不仅仅使卡斯卡德山脉中部的滑雪胜地变为泥浆,重要的是将给干燥的山脉东侧的农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因为这些农民依靠山上春季的融冰雪水流下来灌溉他们的苹果树和小麦。
3.疾病肆虐
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保罗.受泼斯坦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1985年之后在卢旺达.赞比亚.埃塞俄比亚.斯威土兰和马达加斯加的高海拨地区都出现过传染性疟疾。1988年马达加斯加高地的一次爆发杀死了10万多人。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气象影响专家欧文.杰元逊认为,升温和降雨的增加,再加上不断增加的抗药性,这几种因素的协同一致,促成了这些疾病的流行。
在疟疾、黄热病和登革热这样的疾病向上、向外的扩散中,气候是个关键的因素,因为它既影响带病昆虫的安居之地,也影响疾病的传染性本身。传播疟疾的按蚊通常在冬天需要平均温度15.5摄氏度以上才能存活,疟原虫的活跃与感染,需要17.75摄氏度,如果平均温度增加2.5至3.7517.75摄氏度,就会使登革热的传播速度加倍。同时迁移的还有携带黄热病和登革热的伊蚊,它们此前局限于赤道两侧纬度大约35度的区域,全球升温将使它的活动范围扩展到纽约、芝加哥、北京、伊斯坦布尔和马德里。
这并非耸人听闻,1999年7月,西尼罗病毒首次登陆西半球,袭击了纽约市,令市民和医疗卫生组织大为震惊,当局动用直升机和地面人员在市内大面积喷洒杀虫剂来消灾灭病。长期跟踪研究这种疾病的流行病学家和卫生专家把这种疾病的爆发流行照咎于全球气候大规模长期变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专家们对一个日益谈暖的地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担以,并提醒人们应该人新的疾病的爆发和它因气候变化的关系中吸取教训。据2000年元月报道,一个目前在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出现流感以后,包括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弗吉尼亚、马里兰和首都华盛顿在内的19个州都有这种疾病流和。引发上次流感的是一种称作“悉尼A型流感”的病毒,流感导致的死亡率在美国呈上升之势,据一周内122个美国城市的数据,因患流感或肺炎而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数的7.8%。这不啻是2000年给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国的一个警告。
西尼罗病毒、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4.新冰河期
现在的物种灭绝率已经 “达到地质史上一次巨大灭绝性一半的水平”。
——戴维·蒂尔曼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摄氏度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对这一问题严重性的认识,用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受德华·O·威尔逊的话来说,现在的物种灭绝率已经 “达到地质史上一次巨大灭绝性一半的水平”。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资源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 。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主任迈克尔·麦克拉说,或许有一天人类将不得不认真考虑做一种完全不同的气候实验。全球变暖是由于燃烧化学物燃料,过量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太空中设置巨大镜子来使阳光辐射解度发生偏转。然而,正如新泽西州拉特洛斯大学环境预测中以主任罗尼.阿维萨说,“要控制气候的想法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在对气候的控制走出科幻小说前,我们必须做力所能及的事
气候闷热还是天气闷热
天气闷热。
不能说气候闷热。只能说天气闷热。因为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特征,在这个时段里,经过春夏秋冬四季,每一个季节里都会出现温度冷热,雨水量大小等变化,不可能是闷热。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一天之内,经过风雨,阴晴的天气变化,所以说天气闷热,符合常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