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举一些关于天气和气候的谚语,用地理知识思考含义

2.高三 地理题 二十四节气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

3.写登飞来峰时的天气和地理情况等

列举一些关于天气和气候的谚语,用地理知识思考含义

古代的地理天气怎么写_古代天气预报怎么说

[气象谚语集锦]

天气

1、久雨刮南风 天气将转晴 2、云绞云 雨淋淋

3、朝起红霞晚落雨 晚起红霞晒死鱼 4、天有铁砧云 地下雨淋淋

5、直雷雨小 横雷雨大 6、南闪四边打 北闪有雨来

7、月亮撑红伞 有大雨 8、月亮撑蓝伞 多风去

9、日落射脚 三天内雨落 10、西北天开锁 午后见太阳

11、星光含水 雨将临 12、久晴天射线 不久有雨见

13、对时雨 连几天 14、朝有棉絮云 下午雷雨鸣

15、风静又闷热 雷雨必强烈

物象

16、燕子低飞 天将雨 17、燕子窝垫草多 雨水多

18、群雁南飞天将冷 群雁北飞天将暖 19、蚂蚁搬家 天将雨

20、大榕树冬不落叶 兆春寒 21、猪衔草 寒潮到

22、狗泡水 天将雨 23、鸡晒翅 天将雨

24、蜜蜂迟归 雨来风吹 25、蚯蚓封洞 有大雨 气象谚语看云测天谚语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3、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4、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 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6、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 7、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8、乌龙打坝,不阴就下。 9、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

1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11、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

12、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 13、云交云雨淋淋

14、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 15、屏山出云,不用问神

16、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

17、鱼鳞云,不雨也风颠 18、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

19、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 20、云结亲,雨更猛 观风测天谚语 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 2、春东夏西秋不论

3、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 秋起东风马牛不相及 秋不论,冬起东风雪边天

4、开门风,闭门雨 5、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

6、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 7、东风急,雨打壁

8、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 9、早刮东风不雨,涝刮西风不晴

10、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 11、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

12、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 13、西风随日落止,不止刮倒树

14、西北风开天锁 15、西南转西北,还得半个月

16、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 17、风乱转,不用算

18、东风湿,西风十,北风寒,南风暖 19、顶风上云,不雨就阴 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 2、雷打天顶不雨不大,雷打云边大雨降

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 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5、昙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 6、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

7、春雷十日阴,春雷十日寒 8、露水闪,来日晴

9、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

高三 地理题 二十四节气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

第一题立冬立春,第二题4芒种或大雪,第一题由于北京在北回归线以北,最长和最短日照那一天为夏至或冬至,如果日照时间相似则太阳直射点必须在夏至或冬至的两边成轴对称,清明对应白露,谷雨对应处暑,惊蛰对应寒露,雨水对应霜降,第一题显然立冬和立春对应,选B。咱们再来看第二题,第二题首先要看懂这个图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晨昏线即时把地球某一时刻黑夜和白昼分隔的一条线,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时也就是春秋分时节,相当于正对地球照射,晨昏线垂直于赤道,此时必然与北纬90度也就是北极点相交,所以此时的节气为春分或秋分。当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时,晨昏线开始左右偏摆,不再是垂直于赤道与赤道形成夹角变小,其南北顶点开始位移到极圈也就是北纬68.5度的位置,此时也就是夏至或冬至。这样就可以理解图乙是什么意思,通过对2个90度点2个68.5度点分别假设他们为春秋分,冬夏至。先看A假设1点之前的68.5度为夏至,则大雪的位置应该过了90度点的秋分,如果这个点是冬至,则一点不可能是冬至之前的大学,故A错。以此类推,2点为立夏或立冬,3点为冬至或夏至,4点正确,故选D。

我是地理老师,有什么不会的可以追问,谢谢!

写登飞来峰时的天气和地理情况等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飞来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飞来峰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飞来峰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如龙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洞洞有来历,极富传奇色彩。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道曾盛道:"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据前人记载,飞来峰过去有72洞,但因年代久远,多数已湮没。仅存的几个洞,大都集中在飞来峰东南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