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蒙古族自治州都兰县天气预报_青海都兰县全年天气
1.青海德令哈现在的天气怎么样?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2.德令哈的气象资料
青海德令哈现在的天气怎么样?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德令哈市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首府,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德令哈市是改革开放中崛起的一座高原新城,是瀚海戈壁升起的一颗璀璨明珠。这座沙漠绿城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跨东经约95°40ˊ─98°10ˊ、北纬约36°65ˊ─39°10ˊ之间。东与天竣、乌兰县相邻.西与大柴旦镇接壤,北与甘肃省肃北县毗邻,南与都兰县相连。东西最大直线距离约215公里,南北最大间距约240公里,总面积为32,40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5平方公里。辖有蓄集、宗务隆、怀头他拉、戈壁、郭里木5个乡。辖区还有德令哈、尕海、怀头他拉、巴音河4个州属国有农场。1999年末有人口5.6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21%。 德令哈市境内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形成山、川、盆、湖兼有的地貌特征、宗务隆山呈东向西,是横贯全境中部的主体山脉,也是一个分水岭,它将全市分为北部祁连山高山区地貌和南部德令哈盆地地貌两大类型。北部又分高山区与哈拉湖盆地两个地理单元。高山区以党河南山、疏勒南山为主体,海拔在4,000米以上,许多地方终年积雪不化。哈拉湖盆地是一个高原高山构造盆地,最低点哈拉湖,湖面海拔为4,O76. 8米。整个祁连山高山区除在谷地少量有水草的地方,可供夏季游牧短暂利用外,其余地域,目前尚不能为人类所利用。 宗务隆山南部的盆地即德令哈盆地,是柴达木盆地的一部分,属闭流断隔或凹陷型盆地,主要由欧龙布鲁克和牦牛山两个扭曲钳形地块及其间若干湖盆地组成。北高南低,一般坡度为0.02%─0.05%,海拔在2,800米─3,20O米之间,平均海拔为2,981.5米。 一、德令哈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德令哈市土地总面积为32,401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为98.2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1.1%;宜农土地2万多公顷,占O.69%;河湖面积2O.67万公顷,占6.38%。宜农土地全部分布在德令哈盆地,这里地势平坦,东北高,西南低,无丘陵沟壑,坡度小,适宜引巴音河与巴勒更河的河水,进行自流灌溉。土壤为灰漠钙土,上层厚度为0.8米─6.12米,吸水力较好,大部分排水性能良好,开发的潜力很大。 2.矿产资源 德令哈市境内及周边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6个品种、65个矿床。包括煤、石灰石、铁、锰、铜、钨、金、硼、大理石、绿松石、水晶石、云母、石墨、石膏等。其中具有规模开采价值的大型矿床有旺尕秀煤矿,储量为1,2OO万吨,大部分为炼焦煤,且易开采,交通便利,距市区仅64公里。还有白水河石灰岩,在市北11公里处,储量达1.8亿吨,质量好,有害成分低,合乎冶金、水泥工业及电石工业要求,可以露天开采。 3.水资源 德令哈盆地主要河流有巴音河和巴勒更河。巴音河纵贯全市区,是境内最大的河流,源出祁连山系哈尔拜山南坡,流经泽令沟、尕海、戈壁等地,最后注入克鲁克湖,全程2OO余公里。德令哈盆地以上集水面积为7,27公里,主要靠降水与地下水补给,年平均流量为11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14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为3. 217亿立方米。巴勒更河源于宗务隆山,流经怀头他拉平原,注入克鲁拉湖;全长66. 5公里,集水面积为 882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0.87立方米/秒,洪水流量为21立方米/秒,年径流量为0.237亿立方米。巴音河支流白水河,源于柏树山,注入巴音河,全长15公里,年平均流量为0.65立方米/秒,集水面积为54平方公里,年径流量为0.2O5亿立方米。 德令哈盆地主要湖泊有克鲁克湖。它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北部,巴音河西部,它的南面与封闭型咸水湖——托素湖相连。湖水面积为58. 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为2,813米,平均水深5米,最大水深为13.3米,总储水量为1.67亿立方米。这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淡水湖。由于地处高寒,年均气温仅2.8度,每年湖水结冰封冻时间长达五个多月。比较大的咸水湖有3个:托素湖,面积为167.05平方公里;尕海湖,面积为32.05平方公里;哈拉湖,面积为6O3.2公里。 德令哈盆地地表水年总径流量为3.5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为11.6立方米/秒,可采量为1.766亿立方米。地下水主要富集在盆地山前地带,埋深大于5米,水质良好,无色,无味,无嗅,无悬浮物,各种元素含量均未超过国家用水标准,是良好的饮用水。 地处市区以南的尕海湖总面积为32.05平方公里,盐度为0.96%,蕴藏有极为丰富的天然卤虫资源,可年产卤虫湿卵6O吨─8O吨,精干卵25吨。卤虫在养殖业、制盐业、医药食品等方面用途十分广泛,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极为可观。 德令哈市野生动物主要有麝、熊、鹿、藏羚羊、黄羊、草豹、狐狸、天鹅、野牦牛、盘羊等数十种,其中不少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野生植物主要有枸杞、锁阳、黄芪、雪莲、秦艽、蘑菇。沙棘、白刺、沙枣等,是生产饮料和保健用品的最好天然原料。市区西南的克鲁克湖、托素湖和尕海湖都是天然芦苇原料产区,面积达1.13万公顷,年产量为 8万吨,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德令哈的气象资料
2006年冬季(2005年12月~2006年2月)青海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是有气象资料以来最暖的冬季,也是连续出现的第9个暖冬;降水除东部农业区、海北东部、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偏多外,其余地区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8.2%;日照时数除青南高原大部偏多以外,其余地区偏少,冬季平均日照时数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了4%。主要的天气气候事件是玉树称多等地、都兰、门源的雪灾,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等。
1 基本气候概况
1.1 气温
2005年12月,全省月平均气温南部偏高,北部以偏低为主。与历年同期相比,青南地区的清水河、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和东南部、祁连山区以及我省东部农业区偏低0.1℃~1.7℃,其中都兰、祁连、西宁、民和、大通、化隆、清水河等地偏低1℃以上,西宁偏低1.7℃,是全省气温偏低幅度最大的地区;刚察、贵德接近常年;省内其余地区气温偏高,其中玉树大部、果洛、黄南南部及沱沱河等地偏高1℃以上,玉树、杂多、玛多三站则偏高2℃以上,是全省气温偏高幅度最大的地区。月平均气温全省平均值-9.6℃,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高0.2℃,是2000年以来同期气温最低的一年。
2006年1月,月平均气温南部地区偏高幅度大于北部。与历年同期相比,青海南部地区及门源、托勒、大柴旦、德令哈偏高4.4~7.5℃,其中,贵南偏高幅度最小,为4.4℃,杂多偏高幅度为7.5℃,最大;北部地区均偏高1.9~4.3℃,其中诺木洪偏高幅度最大,为4.3℃。全省月平均气温为-6.8℃,较历年平均值偏高4.2℃,偏高幅度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1位。
2006年2月,我省气温普遍偏高,偏高幅度在0.4~5.3℃之间,偏高幅度基本上呈西高东低,其中茫崖、沱沱河偏高幅度>5℃;西宁偏高幅度最小,偏高0.4℃。2006年2月气温全省平均值-4.5℃,高出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3.0℃,与1999年2月一起居我省有气象资料以来同期气温最高值。
2006年冬季气温除西宁、尖扎分别偏低0.7℃、0.6℃外,其余地区偏高,偏高幅度在0.5~4.5℃之间,偏高幅度基本上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其中沱沱河偏高幅度最大,达4.5℃。全省平均气温-6.9℃,高出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2.5℃,冬季气温继去年冬季又一次突破历史同期平均气温最高值。今冬是我省有气象资料以来最暖的一个冬季,也是自1998年以来连续出现的第9个暖冬。
1.2 降水
2005年12月,降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沱沱河偏多6成;玉树东北部、果洛的玛多和甘德、黄南的泽库、柴达木盆地东部、青海湖北部的刚察和东部的海晏、海东的互助和湟中等地偏少3~9成;省内其余地区月内无降水。全省平均降水量0.3mm,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3mm,是1997年以来同期降水量最少的一年。
2006年1月,全省大部月降水量偏少。与历年同期相比,环青海湖地区、海西西部、湟源、互助、门源、德令哈等地的降水量为1.0~5.0mm,偏多1成~3.3倍,其中柴达木盆地西沿及刚察偏多最多,为1.4~3.3倍;湟中、大通、乌兰等地接近常年值;省内其余地区偏少2成以上,其中海南大部、黄南大部、玛沁、达日、囊谦、曲麻莱、沱沱河、循化等12站整月无降水。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1mm,比多年平均值少1.2mm,处在历史同期降水量偏少第10位,比2005年同期少0.9mm。
2006年2月,我省降水分布不均,柴达木中西部、海北东部和东部农业区、果洛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偏多幅度在6%~400%,其中乐都、冷湖偏多幅度最大,达400%。其余地区偏少,其中兴海全月无降水。我省2月平均降水量4.5mm, 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多1.2mm。
2006年冬季,我省降水除东部农业区、海北东部、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偏多外,其余地区偏少。门源、冷湖偏多幅度最大,分别偏多168.2%,141.7%,兴海整个冬季无降水。我省平均降水量11.5mm, 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8.2%。
1.3日照
2005年12月,日照时数在192~263h之间,其中杂多、循化、诺木洪等地略少,西宁、乌兰、沱沱河、玉树、囊谦等地特多,日照距平百分率在10%~13%之间;省内其余地区略多或偏多。日照时数全省平均值234h,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多10h,是2000年以来同期日照时数最多的一年。
2006年1月,全省日照时数在140.0~249.0h之间,较多年平均值偏少21.7h。与历年同期相比,除五道梁、清水河、玉树、玛多、达日、曲麻莱、沱沱河偏多2%~14%外,其余地区偏少2%~32%,其中西宁、湟源、民和、乐都、门源等地偏少22%以上。全省日照时数平均值为195.2h,处在历史同期最少第3位。
2006年2月,全省日照时数在139~239h之间,平均日照时数192.2h,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3.3h。与历年同期相比,青海西南部、海北北部、果洛部分地区日照时数较历年偏多,沱沱河偏多最多,达43%,其余地区偏少,偏少幅度在2%~40%之间,其中都兰偏少幅度最大,达40%。
2006年冬季,我省日照时数在534.0~701.0h之间,除青南高原大部偏多以外,其余地区偏少,其中海西东部,海南部分地区,东部农业区大部偏少幅度较大,湟中偏少幅度最大,偏少15.6%。玉树偏多幅度最大,偏多8.2%(附图3)。我省冬季平均日照时数为620.1h,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25.9h,偏少了4%。
2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2006年冬季的主要的天气气候事件是玉树称多等地、都兰、门源的雪灾,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
2.1 雪灾
称多雪灾、都兰雪灾、门源雪灾
2.2 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
2.3 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
2.4 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
3.气候条件对农牧业的影响评价
3.1 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评价
2006年冬季又是一个明显的暖冬,气温较历年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害虫越冬。
3.2 气候条件对畜牧业的影响评价
自10月下旬清水河地区形成特大雪灾以来,由于气温较低,积雪融化缓慢,积雪深度长期维持在12~16cm之间,积雪深度到2006年1月24日才降到1cm左右。此次雪灾给当地牧业造成较大损失。
2006年2月13~23日,都兰发生后冬轻雪灾,据调查都兰县沟里乡和热水乡发生中度雪灾,局部地方达到重灾。4.气候预评估和对策建议
据青海省气象台预测:春季降水总量海西东部不足13mm,青南大部在80~140mm之间,东部农业区及省内其余地区在30~100mm之间,与历年同期比较,海西西部及农业区大部偏少1~2成,果洛、黄南南部及清水河偏多1~2成,省内其余各地接近常年。气温较历年同期略偏高。
根据今年春季我省东部农业区的黄河河谷和湟水河谷的大部地区春季降水总量较历史同期偏少1~2成,透雨、雨季开始日期基本接近常年等预测结果,预计春季农业区的湟中、贵德、化隆将出现中度旱情,大通、湟源、平安、乐都、互助、循化、民和、尖扎将出现阶段性的轻度旱情,请有关部门及早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春季牧区大部降水仍将继续偏多,部分地区仍将出现短时积雪,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